第一卷 第12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午饭的时间已经过去。

  大街上短暂的喧闹消失了,小城又恢复了宁静。

  老齐坐在自己的格子间里,望着窗外,一动不动。

  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,也是一个美好的日子。

  天空是水洗般的湛蓝色,海风送来阵阵清爽,没有雾霾,没有喧嚣,没有燥热,小城是这样宁静和安详。

  老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,在淮北的乡村,土地是那么贫瘠,生命是那么卑微。

  他看见了嫂子,那母亲般纯朴的村妇,终年的辛劳,在她本应青春的脸上刻满了沟壑。

  他又看见了学姐,那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人,辛酸的泪水,沾满了衣襟。

  老齐的眼角湿润了。

  许多年前,他怀揣着几百美元,越过万水千山来到这里,求学,娶妻,生子,工作,朝九晚五,不就是为了这份宁静和安详吗?

  海风吹动棕榈,沙沙作响。

 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如同一潭寂静的死水。

  这是中国人滞留海外的原因,也是中国人渴望回到故土的原因。

  过去,老齐和留在国内的同学们还有些联系,但这些年来联系越来越少了。

  不是他不愿意,而是他越来越感觉无话可说。

  想当初,老齐出国的时候,科大的青年教师每月工资不到二百块,大家住在筒子楼里,黑漆漆的过道里摆满了炉子。

  老齐的一本护照,给这个看,给那个看,差一点就被磨破。

  老齐永远忘不了,大家凝望他的眼神,除了羡慕,还有几分嫉妒。

  老齐读学位,办绿卡,找工作,娶妻生子买房子,一切都还算顺利。

  他清楚地记得,刚买房子的时候,拍了许多照片寄给国内,前院有车库,后院有草坪,又惹来了无数的羡慕和嫉妒。

  这些年来,帽子,车子,房子,票子,儿子,五子登科,老齐全齐了。

  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人生道路吗?

  老齐想象不出来,他的中国同事们也想象不出来。

 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,实验室,图书馆,格子间里的中国人,突然齐刷刷地擡起头,向遥远的东方望去。

  他们惊讶地发现,大洋彼岸的祖国,早已物是人非。

  大剧院落成了,青藏铁路开通了,整个中国都在提速,先是动车,然后是高铁。

  老齐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,从他家乡的省会合肥,坐火车去北京只要四五个小时。

  要知道,旧金山到洛杉矶的高铁,已经讨论了至少十来年,还没有一点儿眉目。

  老齐还在半信半疑之中,各种令人五味杂陈的消息接踵而来。

  南加州大学的校友,也就是原来住在隔壁的张三,放弃花园洋房毅然决然报效祖国去了,听说已经是上海某跨国公司的总经理了。

  这还不算,还有那个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老博士后李四,居然弄了个外专千人,据传小蜜已经换了一打,操!

  去年夏天,老袁一家回国省亲,回来后老袁一言不发,闷闷不乐。

  老齐问了半天,才搞清楚,是受了刺激。

  老袁的老婆,在北大时也是一朵系花,追求者有一个排。

  按老袁的说法,一半是没出息的歪瓜裂枣,也就是不好好学习,整天倒腾录像带的校园混混儿。

  问题是,回国再见到这些混混儿,一个个都成了老总,酒席间手机铃声不断,讲的都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的项目。

  老袁完全插不上话,他的脸上,写满了失落。

  再看他的前系花老婆,始终盯着那几个出息的混混儿,眼睛里居然充满了柔情蜜意!

  失落之后,老袁开始沉思,老齐开始沉思,周围的中国男人都开始沉思。

  大家像祥林嫂一样,喋喋不休地追问自己,也追问别人:想不想回去?

  什么时候回去?

  长江学者还是千人计划?

  老齐跟艾琳表露过回国发展的念头。

  艾琳很理解,也很冷静,既不热心支持,也不强烈反对。

  她只是淡淡地对丈夫说,人生多一扇门肯定没有坏处,可以多听多看多联络,但是决策要慎重,还有,技术和商业机密一定不能乱讲。

  老齐不得不承认,妻子不愧是职业经理人,说话做事确实大方得体。

  自古书生难成事。

  冷静下来,老齐又开始犹豫:听说国内很乱,贫富差距大,越来越不安全,老家的淮河已经发黑了,网上还说,大人回去勉强凑合,孩子们是真不适应,作业做不完,考试不及格,已经有人归海了。

  老齐嗫嚅了,老齐怀疑了。

  他一会儿想到张三李四在国内多么刺激,一会儿又想到自己在国外也还算安稳。

  老齐分析来分析去,得出结论:国内刺激,是因为看不到顶,所以令人向往,但也看不清底,所以又让人害怕,而国外安稳,看得见底线,感觉踏实,可也摸得到上限,所以没意思。

  就这样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老齐还在格子间里耗着。

  “你怎么搞的,这么简单的东西弄了一个星期,你还想不想在这里干了!”

  夸张的印度南部口音。

  “对不起,对不起,经理,我正在做,今天一定给您做好,做不完不下班。”

  懦弱的中国江浙口音。

  老齐惊醒过来,他举头望去,隔着三排座位,一个阿三小头目,正在训斥一个华人老员工。

  周围其他的中国人都低头忙碌着,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。

  这种事越来越普遍,已经习以为常,见怪不怪了。

  中国人喜欢内斗,讲究避嫌,在国外,中国老板对中国人最苛刻。

  印度人正好相反,抱团儿,热衷于把亲朋好友招进来,壮大自己的队伍。

  几年下来,大小头目都被老印占了,苦逼老中们还在原地踏步。

  老中没出息,不争气,互相看不上,胳膊肘经常往外拐。

  比如说,前年艾琳招了一个协和医学院的,傲得不得了,傻了吧叽跟皮埃尔说,艾琳的天津医学院文凭一钱不值,害得艾琳只好让那家伙滚了。

  老齐无奈地摇摇头,他感到庆幸,好在艾琳是研发主任,不然的话,正在挨骂的说不定就是他自己。

  老齐又想到老袁的话,“你老齐跟我们不一样,反正你是不用愁的。”老齐笑了,其实这话没错,老袁是羡慕不是讽刺,自己刚才何必那么敏感呢?

  艾琳是研发的头儿,我是头儿的男人,要裁员当然最后才到我这儿,这也是我老齐的能耐。

  我就骑在这头驴上一边耗着,一边看看国内有没有好马。

  哪一天驴不行了我就换马,有什么了不起,你们老印行吗?

  不行,你们没别的地方可去!

  前天看了广州一家制药厂招贤,像我老齐这种资历,弄个千人毫无悬念,中组部一百万,广东省一百万,广州市再给奖一百万,操,我受你那个窝囊气!

  生活其实很简单。

  你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,什么时候需要。

  如果现在就需要,那么现在就去做,如果不是很急迫,或者条件还不成熟,那么不妨先等一等。

  老齐现在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,完全可以再等一等嘛。

  这当然不算患得患失,更谈不上什么畏惧挑战。

  老齐只是暂时忍一忍,等孩子们再长大一点,一旦这里的形势有变,国内那边的条件成熟,马上起航,开辟人生第二个春天。

  想到这里,老齐顿感浑身轻松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